宜家:新一代掌门人对明升 业进行洗牌

导读:
去年一位记者采访87岁的创始人英格瓦•坎普拉德(Ingvar Kamprad),问他是否会退出宜家,他告诉记者“我没时间死去”。但他从世界上最大的明升 集团抽身的一个最新动作是:他已经把年轻一代的管理者推向前台。

宜家.jpg

斯德哥尔摩(路透社)——去年一位记者采访87岁的宜家创始人英格瓦•坎普拉德(Ingvar Kamprad),问他是否会退出宜家,他告诉记者“我没时间死去”。但他从世界上最大的明升 集团抽身的一个最新动作是:他已经把年轻一代的管理者推向前台。

坎普拉德70年前创立了宜家,是欧洲最富有的男人之一。他将会离开主要公司——拥有宜家品牌并指导战略的Inter宜家集团的董事会。他早在1986年就已经辞去首席执行官的职务。他最小的儿子马修斯(Mathias)成为董事会主席。

职位变化的背后,是一个超过300家连锁店、6.9亿参观者的大企业正在向同是四十多岁的Mathias以及兄长Jonas和Peter过渡。

“这些孩子们已经长大了,他们在早餐、午餐和在晚餐时都在讨论宜家。再也没有比这更深入的教育了。”《设计引领:宜家的故事》一书的作者Torekull Bertil说道。

“他们带着自己这一代的想法进入到宜家。”

有人说坎普拉德正在被柔性的取代。

“我的印象是……在宜家,他们让他(坎普拉德)说出他所希望的,但他们不太给予关注,”一个曾跟随宜家超过10年的记者Bosse Vikingson说道。

今年早些时候,宜家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说,他计划将扩张的速度翻倍,达到大约每年新开20 —25新店。而坎普拉德后来在瑞典一家日报上说他并未被告知这件事。

尽管欧洲经济紧缩,宜家依然实现了增长。现在他的三个儿子必须处理好来自在诸如中国、印度的市场扩张的挑战,并进一步在网络方面发力。

宜家的优势是快速的品牌认知度。公司声称,其译成29种语言、印刷2.12亿册的产品目录的阅读量是除圣经之外最多的。

组成宜家商业帝国的三个儿子中,每人专注于一个集团领域:Jonas负责宜家集团,Mathias负责Inter宜家集团,Peter 负责Ikano集团。三个集团都有独立的所有权结构,三个儿子都在他们各自的董事会。

花园棚开始的创业

但是已经隐退的父亲的影子依然无处不在。他正式充当拥有多数门店的宜家集团的“高级顾问”,并在控制宜家帝国的基金会中担任关键职务。

由于二战期间与纳粹主义的暧昧关系(对于此事他已经道歉),19世纪40年代他从建立在自己家花园棚里的商店开始做生意,销售手表和圣诞卡片。他的始于1956年的“平板包装”明升 概念,帮助他在运输、储存和销售环节中节省了一大笔钱。

节省开支已经成为亿万富翁坎普拉德的一个标志。据说他出门乘坐经济舱,并仍然对餐馆的饭菜中肉丸的数量有意见。

但他知道也如何使用这些金钱。过去十年中宜家的销售额增长逾一倍,达到276亿欧元(360亿美元)。去年,拥有大部分门店的宜家集团计划到2020年将销售额再次翻倍。

宜家一年多前在其内部杂志上出版了对其儿子们的采访。简单的通栏大标题“未来”下面,是他们穿着T恤和牛仔裤的照片。

“这是一次更新的过程,而不是激进的离开。”Conlumino咨询集团的零售分析师Neil Saunders说道。“宜家现在或许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新领域的消费趋势,例如诸如社交媒体、网络、多样性渠道。”

“我的儿子们都很有潜力,但体现在不同的方面。Jonas在生产环境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,Peter的天赋在于结构和组织能力,Mathias在销售和全局方面很有天赋,”坎普拉德在2011年这样告诉Torekull。

(翻译:高单单    VIA:Chicago Tribune)